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知识 > 联艺探讨 > 正文

张汀浩:诗联的“平仄”

时间:2022-03-09 21:08 来源:中华楹联 作者:张汀浩 广东珠海 阅读:

     平仄,可以说是诗词联的基础。我们的祖先很聪明,通过使用平仄声调的合理变化和有规则分布,使之音调和谐,产生感染力极强的声韵美和音乐美。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基础上发展而来,初唐杜审言是格律诗奠基人之一,由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正式定型,后来诗人就按格律写诗,一直至清朝,写诗仍以格律诗为正体。因其格律严谨节奏鲜明、句式整齐划一,抑扬顿挫声韵,不仅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极受追捧。

     对联作为中华大地最贴近民众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由古代诗词、骈文等文学修辞手法中的对偶演化而来,王力先生说过:“对联其实就是来自近体诗的对仗联,不过更趋于工对。”当然还有散句句式和骈文句式。所以,诗也好,联也好,由于其特殊的平仄安排,使之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我发现,儿童对这类平仄相谐的诗联背诵很快,而对于平仄不谐的所谓自由诗,则很难背诵下来。这就是诗词联的魅力所在!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懂平仄的人,却对诗词联的平仄很反感,误以为是“镣铐”。比如在我老家的一个文化群里,一位当过某区某局领导的老乡(80多岁),说我撰写对联注重平仄是“钻牛角尖”,反对写诗讲平仄,这其实是他不懂诗词联平仄有序安排的奥秘所在。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应绿霞老师说过:“如果把对联比作一个人,平仄是皮肤,对仗是骨骼,词汇是血肉,那么意境是灵魂。没有意境的对联是活死人,等于死了。没有平仄对仗的那就不是人,意境再好,也是个漂亮的鬼。”

      最近,笔者参加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方留聚主持的“联观世相”《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撰联活动,我投了如下一联稿:“古有孙苏,勤读好书增智慧;色分朱墨,常交益友利操行。”“孙苏”,指孙敬和苏秦,“悬梁刺股”的主人公,通过发奋读书成为政治家、纵横家。“朱墨”,原指红黑两色。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评李来栓老师评点:“操”仄读,古今声混用。这里,由于一时粗心大意,我就把下联的“操”误作平声,也是因为平仄问题导致拙联出律而淘汰。经老师指误后,拟将上联的“读”改为古今皆仄的“览”:

古有孙苏,勤览好书增智慧;

色分朱墨,常交益友利操行。

    “操”新声读平。行文至此,忽又想起应绿霞老师说过:“写诗撰联,第一看气脉逻辑,第二看用词。细节有时候也决定成败。”因此,对于诗词联来说,平仄既是基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容易导致失误的重要细节。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联艺探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