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字母巧入联
时间:2019-09-26 18:18 来源:未知 作者:湖南/潘民华 阅读:次
对联,是汉语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本应由汉字组成。但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西文化开始频繁交流,有人便依境视情,把英文字母巧妙地引入对联,中西合璧,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传递不同的信息。
一、描摹形状
20世纪80年代,著名联家杨世光先生曾为高原牧场题写了一副对联:骑M马,挥L鞭,跨V谷,放开O口唱春色;过H桥,走S 路,攀A峰,登上T台观曙光。
此联用八个英文字母,分别描摹了八种事物的形状:昂首翘臀的骏马(M)、手中挥舞的马鞭(L)、深邃可跨的山谷(V)、高歌而张的大口(O);过溪的板桥(H)、弯弯的山道(S),高高的尖峰(A)、观景的平台(T)。这些都是利用英文字母的形状来对具体事物进行对应的描摹,既逼真形象,又幽默风趣。
二、抒发情感
解放前,有位中学数学老师,才三十多岁,就因长期饥饿和过度劳累,身染疾病。由于无钱医治,不久即去世了。在追悼会上,一位英语老师给他写了副挽联:为X、Y、Z ,送了君命;叫W、F、S ,依靠何人?
联中借六个英文字母来抒发情感。上联的X、Y、Z ,是数学学科常用的表示未知数的符号。下联的W、F、S ,是英文里妻子(wife )、父亲(father )和儿子(son)的第一个字母,其联意为:你撒手人寰,逃脱了苦海。可是,你的妻子儿女和年迈的父亲,他们靠谁养活呀!
三、赞扬功德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郭沫若所送的挽联是: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世文章数阿Q。
上联说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生主张文字改革;下联引入的“阿Q”,是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挽联赞扬了鲁迅先生在新文学创作上的丰功伟绩。
一、描摹形状
20世纪80年代,著名联家杨世光先生曾为高原牧场题写了一副对联:骑M马,挥L鞭,跨V谷,放开O口唱春色;过H桥,走S 路,攀A峰,登上T台观曙光。
此联用八个英文字母,分别描摹了八种事物的形状:昂首翘臀的骏马(M)、手中挥舞的马鞭(L)、深邃可跨的山谷(V)、高歌而张的大口(O);过溪的板桥(H)、弯弯的山道(S),高高的尖峰(A)、观景的平台(T)。这些都是利用英文字母的形状来对具体事物进行对应的描摹,既逼真形象,又幽默风趣。
二、抒发情感
解放前,有位中学数学老师,才三十多岁,就因长期饥饿和过度劳累,身染疾病。由于无钱医治,不久即去世了。在追悼会上,一位英语老师给他写了副挽联:为X、Y、Z ,送了君命;叫W、F、S ,依靠何人?
联中借六个英文字母来抒发情感。上联的X、Y、Z ,是数学学科常用的表示未知数的符号。下联的W、F、S ,是英文里妻子(wife )、父亲(father )和儿子(son)的第一个字母,其联意为:你撒手人寰,逃脱了苦海。可是,你的妻子儿女和年迈的父亲,他们靠谁养活呀!
三、赞扬功德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郭沫若所送的挽联是: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世文章数阿Q。
上联说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生主张文字改革;下联引入的“阿Q”,是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挽联赞扬了鲁迅先生在新文学创作上的丰功伟绩。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上一篇:形同音异字是否违律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英文字母巧入联
- ·形同音异字是否违律
- ·对联末字声调谈
- ·“鸿爪”与“鼎峙”原本是一格
- ·怎样理解“声韵当随时代”
- ·对联的“工”与“切”
- ·成联有病当医治
- ·巧撰另类挽联
- ·不应对孤平作严限之理解
- ·寇宏广:谈合体字楹联
- ·姜登榜:又见“正误弄反”
- ·毛泽东楹联的艺术风格
- ·景常春:处理好对联修辞与贴切的关系
- ·刘苍穹:谨避名人负效应
- ·沈秀格:不规则重字应有一个判断标准
- ·郭省非:回文联创作规律初探
- ·温亚会:巧撰广告联
- ·刘昌宇:古诗词中的春燕
- ·张兴贵:高原集韵
- ·林福才:字斟句酌撰佳联
- ·高原集韵(二)
- ·对联不能忽略诗意
- ·东门君:浅谈楹联的标点
- ·杨曦光:浅谈无情对创作技巧
- ·颜登荣:方老师说合掌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