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名胜对联 > 风景名胜区对联 > 江苏 > 正文

江苏西湖熙春台为乾隆祝寿“春台祝寿”楹联

时间:2021-09-21 12:23 来源:未知 作者:朱广盛 阅读:

    熙春台位于江苏省瘦西湖内,是扬州廿四桥景区的核心景点,已成为扬州的城市名片之一。如今的熙春台并非古建筑,而是1986年依据史料复建,并对三元路东段拓宽工程中三组古建筑的老材料重新利用,让老城建筑得到异地保护。

    《扬州平山堂图志》记载,熙春台为安徽歙县盐商汪廷璋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到三十年之间(1757—1765)所建,是乾隆皇帝的扬州行宫之一,又名“五云多处”。后由其子按察使汪焘、候选道汪元珽重修,其孙汪承壁再修。

    熙春台之名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意为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扬州画舫录》卷十五记述更为详细:“春台祝寿在莲花桥南岸,汪氏所建。由法海桥内河出口,筑扇面厅,前檐如唇,后檐如齿,,两旁如八字。其中虚棂,如折叠聚头扇。厅内屏风窗牖,又各自成其扇面。最佳者,夜间燃灯厅上,掩映水中,如一碗扇面灯。” 两淮转运使卢雅雨有诗赞道:“ 雕栏曲曲生香雾,嫩柳纷纷拂画船。二十景中谁最胜,熙春台上月初回。”沈三白《浮生六记》游记描述:“ 过桥见三层楼阁,画栋飞檐,五彩绚烂,叠以太湖石,围以白栏杆,名曰‘五云多处’ ,如作文中之大结构也。” 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在扬州设局审定戏剧,乾隆中期终年演出不止,其中以熙春台为最盛,观者往来如云。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八十寿辰祝寿的演出中,就有“ 春台班”。 可见熙春台影响之大。

    因扬州盐商曾于此为乾隆祝寿,故又称“春台祝寿”。如今底楼悬有康殷所书“春台祝寿”匾额,两柱悬挂一副楹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联为江湘岚撰,启功书。

    江湘岚,名乃江峰青,字湘岚,号襄楠,江西婺源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曾任浙江嘉善县令,累官至大学士。能诗善画,制联高手,全国诸多名胜楹联出自他手。启功乃当代著名书画家,是在字体上作出贡献的宗师级书法家。名家的联文墨迹与熙春台互相映衬,融为一体,成为廿四桥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上联写扬州自然风光,着力绘景,但景中蕴情。起笔不直言扬州,而直冠胜地,赞誉之情溢于言表。定调全联,气象阔大。位于淮水之南的扬州城,天上白云飘飘,湖中碧水粼粼。在这迷人的秋色里,云水之间絮语情无已。水映云,云映水,秋水、秋云难以分辨,是以桥才和水能平分秋色。令人联想到王勃笔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下联侧重写人,情中有景。一叶扁舟,穿过二十四桥,优哉游哉。箫声若有若无,从远处传来,在皎洁的月夜里,欣赏着这迷人的夜色,聆听着欲醉的箫声,不知不觉已近三更。在扬州的园林里,箫声似乎成了永恒的旋律,月光给箫声平添了韵味。 而画面外的箫声,正来源于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读来令人不由对江南美景,心生无限向往。

    前人评述评此联,赞誉有加:“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吴恭亨《对联话·题署一》)。此联是对二十四桥美景的真实写照,画面感极强,还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全联化用唐人诗赋名句,将徘徊的云影、潋滟的湖光、明净的秋色熔于一炉,上下对应描绘影色与声音、白昼与月夜、自然与人文,彰显出胜地独特的情致。

    此联另一特色是以秋景写春台,以婉约映“豪放”。此联绘景旖旎,叙情缠绵。而熙春台富丽堂皇,江南园林兼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楼前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方轨”。对联内容、风格与建筑刚柔并济,恰好形成映衬。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熙春台 西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