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生题王通庙、闻喜寺底联赏析
万荣通化王通庙联:
文固弥深,圣哲门中扶日月;
庙虽不大,隋唐天下出河汾。
赏析:
王通,万荣通化人,隋末思想家、教育家,一生以弘扬儒学为己任,续修六经,设帐河汾,传道授业,弟子众多,有“河汾门下”之称。王通庙,始建于宋代,占地千余平方米,祠庙围墙高耸,红砖青瓦,庄严肃穆,院内古柏参天,蓊郁葳蕤,气势不凡。
上联:文固弥深,圣哲门中扶日月。“文固弥深”四个字,道出王通家学的渊源深厚,“扶日月”赞美了他弟子众多,均是国之栋梁。读来依稀可见文中子当年负笈求学、走访名贤、学贯天人和金銮殿上,口吐经纬、《太平十二策》娓娓道来的风采;又可见,飞云洞中,聚徒讲学,著书立说,教化士民的坚守,魏征、房玄龄、李靖等门徒叱咤大唐,建立的不朽功勋,又何尝不是他的化身!
下联:庙虽不大,隋唐天下出河汾。一座不大的庙宇,却息息相关着隋唐大业。品之仿佛置身古庙,穿越风尘,听到了历史的回响。王通虽早逝,但“河汾之学”却在其弟子手中得以传播和延续,他的治国理念和方略主宰贞观数十年,影响李唐三百载。
杨振生先生的王通庙一联,以文章道统起笔,以旷世奇功收尾,用凝练的笔触高度赞扬了王通的历史功绩,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力和人才的重要性,不能不让人生发追古抚今之感!
中国楹联文化村——闻喜寺底
此处最中国,黔首亦风流,写成天地两行韵;
敲门传寺底,衔春凭紫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寺底村楹联开路,文化兴村。月月“对联赶集”、天天“对联打擂”,一群联老汉、一块联黑板、一个联村委,开辟了一道联风景。首创“送中堂”,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杨振生老师此联,音韵嘹亮、气势恢宏,古今融合、安排巧妙,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可谓妙笔生花,是对寺底楹联文化的生动刻画和高度赞誉。
上联意境高远、大气磅礴,“最”“风流”“天地”开拓大气。开联借鉴著名诗人黄亚洲“全国楹联看寺底,寺底楹联最中国”的题词,“此处最中国”,在这里,随地抓一把泥土都可以攥得出历史,联老汉们也可以风雅潇洒、出手不凡,用两行楹联记载历史、弘扬传统,歌颂时代、振兴乡村。下联意象新美、巧借典故,“敲”“传”“紫燕”寓意深长。开头借用“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典故,赞美寺底联人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并把他们比作吉祥的“紫燕”,衔春而归,让楹联回归日常生活、来到百姓身边。
整联充分阐明了作为民俗文化瑰宝的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彰显了寺底村、乃至整个河东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绘就一幅以文化繁荣引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痴于国粹圆于梦,红了楹联白了头。在寺底,文化根脉与村民向往相互呼应,寺底让楹联有了一个农村户口,楹联为寺底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下一篇:没有了
- ·杨振生题王通庙、闻喜寺底联赏析
- ·北京房山云居寺对联
- ·山西繁峙公主寺对联
- ·山西潞城原起寺对联
- ·广东广州六榕寺对联
- ·广东广州光孝寺对联
- ·重庆潼南大佛寺对联
- ·安徽凤阳龙兴寺楹联
- ·安徽安庆迎江寺对联
- ·安徽怀远迎河寺对联
- ·安徽池州九华山甘露寺对联
- ·题羊城广州光孝寺楹联
- ·彭玉麟题吴山仓圣庙对联
- ·浙江省临海市涌泉延恩寺简介及延恩寺对联
-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楹联
- ·北京门头沟马鞍山戒台寺财神殿楹联
- ·安徽黄山市梓路寺楹联
- ·安徽黄山市梓路寺诗歌楹联
- ·湖南永州零陵法华寺楹联
- ·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安庄村来佛寺楹联
- ·河南南阳罗岩太保庙宇楹联
- ·宁远兴城文庙楹联
- ·南阳甘露寺禅林石楹联
- ·题西隐寺楹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段郢乡关帝庙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郎湾关帝庙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焦陂东岳庙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张寨镇华佗庙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于集乡三官庙联
-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柳沟乡玉皇庙联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圆通寺楹联
- ·温州瓯江江心寺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
- ·龙港市陈良村清良禅寺楹联
- ·题明觉寺楹联
- ·运城常平关帝庙楹联
-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兴福寺楹联
- ·曾庙莱芜侯殿门联
- ·曾庙宗圣殿外两侧联
- ·曾庙宗圣殿门联
- ·曾庙戟门对联
- ·河南南阳土地庙对联
- ·广西桂林城隍庙对联
- ·安徽凤阳龙兴寺对联
- ·广东南华寺天王殿对联
- ·杭州灵隐寺楹联
- ·山东济南千佛寺对联
- ·山东枣庄龙泉寺楹联
- ·李渔题南京夫子庙楹联
- ·清·乾隆皇帝题南京夫子庙楹联
- ·清·王杰题南京夫子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