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家对联 > 联家轶事趣闻 > 正文

张玉书金山寺轶联趣事

时间:2019-05-07 16:25 来源:未知 作者:对联大全 阅读:
    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镇江)人,自幼刻苦读书,长大后,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考中进士,进而选为庶吉士,累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相国徐元文病逝后,张玉书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即相国)兼户部尚书。
 
    作为一朝宰相,张玉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思敏捷的雄文高才,他在作联擅对上的功夫深不可测,许多杂传笔记都有记载,尤其与家乡镇江的东晋古刹金山寺结下缕缕“联缘”,留传了不少轶联佳话。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阅河,驻跸金山寺行宫,召见官员查问了治河情况,接受了地方官员敬献的文房四宝、字画等珍玩。时值暮春,康熙帝饶有兴趣地品尝了京口三鲜鲥鱼,观看了当地艺人的演出,心情特别舒畅。午后天公作美,又下起了绵绵细雨,让他看到了金山“细雨飞来箭发弦,江波接上势如连”的胜景。于是康熙帝来了雅兴,与伴驾的张玉书对诗为乐。康熙帝就金山雨景赋出上联:“半天微雨,千珠万点,细落长江大河,即通江之广、湖之广、海之广,成遍四渎,登风楼看五百名山,观天观地观明月,洪开宇宙。”张玉书接下联句:“一介书生,七魁八秀,胸藏骏业鸿猷,始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联捷三元,赴瀛洲同十八学士,安国安邦安神稷,世代功勋。”两句对接得珠联璧合,不仅文辞典雅,又联想丰富,喻意深刻,彰显出君臣二人的诗才与功力,为金山名刹增添了声色和光彩。难怪康熙帝听完爱臣张玉书对句后大喜,即命摆宴,君臣同乐。 

    还有一次,回到家乡的张玉书应几位朋友邀请游览金山寺。进了山门,过大雄宝殿,拾级而上,到了南侧的楞伽台。这楞伽台,因苏东坡曾在此抄写《楞伽经》而得名,又名苏经楼。张玉书等人正欲跨进楼门,忽见楼门一侧写着一比联语的下联,却不见楼门另一边写有上联,好生奇怪,就停下脚步,细细念了起来。这下联是:“一轮明月珍珠伞,普照书经楼”。张玉书一看,知道这一定是哪位在此赏月时得的佳句,正欲问,寺内和尚忙道出原委。原来,此前有一浙江书生赴京赶考,途经镇江,特登上金山寺,想领略一下金山赏月的妙处。那日,正碰上月半,圆月当空,清辉如水,登台望月,如醉如痴,不由口出下联描出眼前所见美景,其中还别出心裁地用了个比喻,将月色比作珍珠伞,使联语充满诗情画意。书生续对上联时,却突然文思断落,怎么也对不出来。无奈,只好将下联书写门边,以求上联。张玉书听了,微微一笑:“下联虽妙,却缺上联,可惜,可惜!”友人忙说:“请大人挥毫。”张玉书也不推辞,指着台下浩浩大江,做了个手势,便提起笔,蘸了墨,在门的另一边轻松地写出上联:“万顷碧波水晶盘,托起金山寺”。友人一看,连称妙绝! 

    据说,张玉书常向朝中同僚夸赞家乡美景。一次,张玉书和几位同僚游览镇江,他们在地方官员陪同下饱览了金山寺名胜。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宝塔高声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游览的人索取对句。镇江地方官员个个搜索枯肠,也未能对出。此时的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同僚们坐船离去,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抚掌对同僚们说,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了对句,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的哑对。同僚们听后无不惊叹。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