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知识 > 对联图书 > 正文

千里归来联语香——记蓝贤寿及《遂昌楹联集成》

时间:2015-05-01 17:07 来源: 作者: 阅读:

  一部由中国楹联学会布置编纂《中国楹联集成·遂昌卷》终于出版发行了。全书共筛选收入古今联语1144副,其中新中国建立前古楹联940副。所收对联涉及全县20个乡镇300多处祠堂、寺庙、亭台、桥梁、陵园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因为是丽水市各县域卷中古楹联最多的卷本,该书的出版赢得了县委、县政府以及诗词、楹联界一致好评。

  2009年中国楹联学会编纂计划布置之初,身为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蓝贤寿同志,便主动肩负起这项工作量极其繁重的任务。遂昌县是浙西南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所谓地无三尺平,路无三步直。一个仅有23万人口的小县,地域面积却广达2539平方千米,全县20个乡镇与县城的平均距离约为50公里,最远的西畈乡则远达120公里。为了完成这项旷古无先的对联收集工程,老蓝凭着有限的文物和旅游资料,在人力财力紧缺情况下,开始了逐乡逐村的寻访收集。诗词学会组织从会长到理事平时工作不计报酬。都是义务编篡人员。为了尽量承担搜集任务,老蓝没有进行过多分工,凡下乡多是一人独行,偶尔也会叫上助手陪伴。交通工具除了乘坐公共汽车,就是骑摩托车。老蓝今年67岁,在卷本编篡期间因翻山越岭过度磨损,膝盖患了毛病,术后留下后遗症,上下坡一瘸一拐的。他退休前在县人大工作,长期以来养成了认真、仔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一座座祠堂寺庙里,在一处处景点景区中,经常看见他在村民或工作人员帮助下爬梯子登高,弯腰钻桥洞,用手电筒照明,拿工具书对照……辨别、阅读、抄录,神情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由于工作要求高,容不得丁点差错,往往为了一两个文字存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奔波在往返途中,如一个离县城69公里的华溪村包家祠堂他就前后去了5次。

  “工作得过且过,何必为了几个死文字如此跟自己过不去?”对于老蓝的执著,我有点不以为然。“这可是中华国粹啊,要不是上级给我们抢救的机会,几代人的文化传承就会渐渐地消亡殆尽……”老蓝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一次,为了到东部濂竹乡寻访古联,他带领学会一名老会员乘车前往。由于山道弯曲陡峭,车子晃动厉害,老会员中途反应严重。此处前不见店,后不见村,老蓝只好打电话多方求救,尽量将老会员安排妥当,然后情牵两处,独自前往目的地完成工作。当时我刚入会,一天赤日炎炎,为了去一处省级佛教胜地——长乐山调查、采集对联资料,老蓝请我作伴同行。长乐山海拔800多米,当登上山坳后,两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眼见老蓝腿脚颤动走路摇摆,我有点担心建议放弃行动,或改日再行。可是老蓝却信心十足含笑地说:“没关系,山虽高,但时间足够,走走歇歇就到了。只是一无报酬,二无补贴,把你给耽误了”。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在为我着想,我可是比他年轻12岁的人哪。记得我先后陪同过老蓝下乡5次,而整个对联调查采集过程中,他的下乡次数之多,行程之长可不是凭记忆能够计量的。

  在此后参与编纂书卷过程中,接触到老蓝采集对联工作手记,粗粗地统计,在3年调查采集过程中,他几乎把全县300多个对联分布点走了1.5个来回,总行程在1800公里以上。办公室里人们审阅一笔一划手抄的对联文字,或欣赏一幅幅史迹斑斑的对联图片,一股古朴典雅的文化馨香跃然纸上。经过四年的收集、整理、编辑、校对,繁复枯燥的编纂工作终于告竣,工作人员终于如释重负,——既是为了一项文化工程的完成,也是为了老蓝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标签: 对联新闻 对联文化 对联征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