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传统对格练习:叠字对
评者按: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摘自网络)。这期同题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将叠字和重字混为一谈,因而被淘汰。
优秀作品5副
周 钧 江西余干
叠字联· 咏柳
湛湛西湖,丝丝细雨,两行碧玉苏堤缀;
悠悠大漠,浩浩春风,千里绿云左柳生。
简评:联题为《咏柳》,分别以苏堤柳和左公柳代入。上联状西湖烟雨,江南因柳而妩媚多情。下联则言大漠春风,塞外因柳而摇曳生姿,上下意境有别,形成反差,苏堤、左柳亦见匠心。但叠词之用利弊参半,盖句式呆板,令作品失色。
刘素丽 河南三门峡
叠字对· 秋思
萧萧桐叶落,簌簌沙沙,长天黯黯飘丝雨;
瑟瑟草虫鸣,清清冷冷,晚景苍苍忆故人。
简评:自古多伤秋,此联造境功夫尚可称道,叠字亦起到很大作用,语言风格或得易安《声声慢》之意。桐叶飘落簌簌有声,更天黯黯、雨丝丝,令人顿起秋思。瑟瑟虫鸣,尤突出清冷之境,结句则陡然一转,晚景忆故人,无限愁思喷涌而出。
郁 犁 黑龙江延寿
叠字对· 途中
来来往往,去或归兮,路自长长短短;
雨雨风风,阴将晴矣,云还淡淡轻轻。
简评:入选此联,盖能给人一些人生感悟,虽含哲理,却并无说教感。来来往往人,长长短短路,或去或归,人生总在抉择中。下联则更积极向上,有洒脱之气,或契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之情怀。
谷 瑜 江苏南京
叠字对· 秋夜听雨
瑟瑟夜凄凉,想旧知把盏,正逢寒菊凝霜,芦花飞雪;
悠悠心自在,邀新友烹茶,闲话竹山听雨,商隐寄情。
简评:秋夜听雨,心有所悲,情有所寄,“寒菊凝霜,芦花飞雪”亦是此刻心情。下比则从凄清中走出,见旷达之情。更以二典作结,颇见经营。蒋捷(号竹山)之《虞美人.听雨》及李义山之《夜雨寄北》皆为经典,为作品增加了厚度。唯二分句意有重叠,不可不察。
关胜斌 黑龙江绥化
叠字对(通韵)
岁月上额头,尽是沟沟坎坎
乾坤装袖里,何堪碌碌庸庸
简评:人生不可说,思之多唏嘘。岁月于额头刻下沟沟坎坎,无尽沧桑难以名状。但人生总是不甘,谁又堪庸碌百年。走过岁月艰辛,尚抱青云之志,无论成功与否,便为勇者。本联较为浅显,虽失之俚俗,尚有可取之处。
主审作品
方留聚 河南三门峡
贺卢氏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叠字对)
地偏志不移,移穷山座座,开富路条条,教小康登上快车道;
时好心犹壮,壮洛水涛涛,播伏牛郁郁,用善策催红新岁花。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 ·浅谈对联用典艺术
- ·楹联传统对格练习:叠字对
- ·楹联传统对格练习:叠字对
- ·也谈趣联的创作
- ·对联也忌“有句无篇”
- ·浅谈对联创作中“虚词”的应用
- ·试说白描手法在对联创作中的运用
- ·虚静斋里磨联句
- ·楹联创作中常见的瑕疵
- ·例谈人物楹联的创作
- ·从玻璃对说去
- ·地名对联嵌名艺术特色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11)之联语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11)之联语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10)之变通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9)之须知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8)之典实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7)之论究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6)之学习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5)之联之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4)之句之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3)之字之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2)之联语
- ·《古今名联选注附联语作法》(1)之文体
- ·也谈楹联创作“接地气”
- ·也说二十四节气楹联的立意与取材
- ·“七一”题联的创作体会:托起精神向未来
- ·二十大对联创作:在“三个融合”中写好宏
- ·对联欣赏与创作
- ·高考考场联创作的感想与体会
- ·初学对联要掌握三种对法
- ·把语用学用到对联创作上去
- ·双人名+联之格初探
- ·单人名+联之格初探
- ·双人名+联之式初探——古今双人名+联二十
- ·单人名+联之式初探——古今单人名+联二十
- ·多人名+联之式初探——古今多人名+联十三
- ·对联创作:「骨肉」相连
- ·对联创作:调「味」之谜
- ·春联创作心得如是说
- ·名师为我改对联
- ·挥毫撰写节日联
- ·征赛对联创作三字经
- ·楹联切题之我见
- ·介词在对联中的平仄安排
- ·如何写好一副格言联
- ·扬特长特色 撰联话联文——兼谈对联创作
- ·衙门官署联的写作方法
- ·中国楹联入门及创作基本技巧
- ·楹联创作的“诗内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