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知识 > 对联创作 > 正文

把语用学用到对联创作上去

时间:2022-05-19 20:39 来源:未知 作者:王国仲 山东威海 阅读: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新分支。其概念源于欧洲的符号学,于上世纪70年代被确认。我国渐次展开研究,将他与汉语语法学、修辞学等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与应用。所谓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研究这个规律的就是语用学。对联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把语用学用到对联创作上是一件有有意义的事情。

把对联和语用学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通的地方:都研究语言文字资料的选择使用;都要求依据说话(联语视同)和写作的主旨目的来选择使用语言文字资料;都强调情景或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和上下文等)在选择使用语言文字资料时的作用。

结合语用学一些原则,对联创作上重点应注意以下六点,侧重谈把语用学用到哪儿和怎么用。

1.符合题旨。

按语用学原理,言语的交际过程,是言语编码过程。编码是一种整理思路的过程,说话之前要有一个说话的动机,有了动机,理清思路后,把想说的语义内容用语音形式表现出来,即言语发出,再到言语传递、言语接收、言语译码。对写作对联来说,就是明动机定思路,写出来言心声,传出去用起来,被阅读受理解。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切题旨。为此“备料”“用料”不可忽视。应吃透需求,弄清为啥而作,有啥根由,打个腹稿,勾画大致样貌,据此出发找资料,转而构思立意。忌讳的是,这些还模糊不清时就草草抓点资料就匆忙动笔草成,结果往往是不大对路数、不大扣题旨,形成空泛之作,俗称“离题”之作,以至“跑题”之作。

2.搭建结构。

在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中,句子与句子组成篇的结构叫做话语结构。我们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探讨话语结构,一个是从微观角度看,话语中的句子与句子是如何组成结构关系的,即主要探讨话语衔接和话语推进;另一个是从宏观的角度看,话语的整体是依托什么样的结构框架建立起来的,即主要探讨语篇结构和会话结构。如果把一副对联看作一个交际结构,上下联则是对仗结构(还可从语法、逻辑等结构角度分析),每边是扩展(亦含对仗结构),二者都兼具衔接及推进关系和性能。

3.切近语境。

语境表示出发话者受话人的关系。语境对使用和解释话语都有重要的作用。人们进行言语时,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必须注意“言语四要素”:自身的因素,对方的因素以及双方所处的语境因素,还有语言系统这一工具的因素。这就是说,在言语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自身与对方的交际目的等各种因素,同时也要注意言语时的上下文、交际场合以及时代与社会的背景,以便在语言符号聚合类中选择最佳的符号进行组合。作联强调情景或语境,同样是为了在选择使用语言文字资料时加以运用。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才会形成具体意义即语境意义。有人指出语境要素有三大类:话语本身,言语交际的发生行为环境及场景,共有常识,是有道理的。这些语境知识的运用,对于营造对联意境会有大的帮助,会提高联作的恰切感、形象感、具体感。

4.选择句式。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结构表达。在言语活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予以选择。可以说,修辞学搭起对联学与语用学的桥梁。就语音因素说,汉语有声、韵、调系统,这语音系统是经过抽象概括的。在言语活动中注意声、韵、调诸方面的各种配合关系,“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避免“喉唇纠纷”,利用声、韵、调系统予以适当的安排调整,使之或反复,或错综,构成双声、叠韵、叶韵、迭音以及平仄错出等方法,从而造成声音的回环美以及抑扬起伏的变化,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对联是突出讲究修辞的艺术,大部分修辞格及修辞法都可以用于对联创作。对偶、对仗、反复、排比、错综、层递等尤其适用于形成对联句式,构成特有的对联结构。活用领字、一字逗及虚词等,使句子长短整散结合起来,求得错落有致、音韵和谐的效果。

5.衔接连贯。

话语衔接就是通过种种语言手段,把句子衔接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的心理感受中就出现了一种连贯性。话语一经衔接,话语的语义理解就变得通达顺畅,这就是连贯性。这里有个话题延伸问题,延伸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平行推进,派生推进,线性推进,分叉推进,综合推进等。词语在意义上有着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除了平常说的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位义等关系之外,常见的还有构成关系,例如受动关系、结果关系、语义关系等。实际上,我们对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只能在相应的关系网络中,在其他词语对他的意义制约中才能进行。作联者需要理解以上知识点尤为必要。作联犹如编织语言文字网,延伸有条有理,衔接恰如其分,连贯行如流水,方成佳作。不可只重视上下联对仗,忽视组边。特别是长联,忌讳杂乱、跳荡、突兀。

6.用语得体。

用语得体首先要讲究语言意义。从语义的表现形式来看,语言意义可以分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大类,前者主要由实词表达,后者主要由虚词、词缀和词尾等表达。这两种语言意义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们各自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英国著名语义学家利奇把意义分成七种类型: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连带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我们可以把它们归成概念意义和非概念意义两大类型。概念意义也称为理性意义,是指词中表达概念的部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概念意义是词义最基本的核心部分,是词义研究的主要对象。词典中解释的意义主要是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舍弃了客观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而只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作为自身的内容。内涵意义是和人的社会性紧密联系着的一种附加意义。风格意义即词的风格色彩。指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交际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附加意义。在风格意义里最为值得注意的是语体意义。根据其交际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口语风格和书面语风格。前者通俗、活泼,生活气息浓厚,有时甚至是庸俗的、粗野的,后者则具有庄重、文雅等特点。感情意义,也称词的感情色彩,指附着于理性意义上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态度,主要包括喜爱、憎恶等。连带意义是一种能引起听众或读者联想的附加意义。搭配意义,在语言单位的使用中,有些单位经常与另一些固定的单位组合,而不与其它词组合,这种由固定的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称为搭配意义。一些词尽管有共同的基本意义,但搭配能力不同,因而意义也有所不同。主题意义是通过持续和各种强调方式表达出来的意义。这种分类对作联选用词语达到准确、自然、和美具有重要意义。“寻常词语艺术化”、“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一种汉语修辞新观点,运用语用学知识达到作联词语得体,继而见到这种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对联创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