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知识 > 对联创作 > 正文

楹联切题之我见

时间:2021-12-15 09:34 来源:中华楹联报 作者:吴荣照 广东汕头 阅读:
 前言
    分袂亭
    昙花一现,梅溪胡氏今何在?
    风雨几番,流水高山昔可闻。
    这是我最初开始楹联写作时,写的第一副成联,可以说很宽,很稚嫩。当时,我的楹联老师宋少强老师把初学者汇集在一个学员群里,让大家跟着四海楹联研究院微信群的联题一起写。当时我刚完成初级班的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写好后,斗胆发到群里,正忐忑不安,后来宋少强老师看见了,说了一句“不错”,这于当时的我听来,犹如被打了鸡血,一下子“联”志昂扬了起来。
    写这副联的时候,尚没有切题的概念,跟着感觉落笔。在看完相关资料后比较感慨,感慨亭子虽然经过风雨,但依旧存在,而曾经的主人公早已消逝。流传下来的不只是亭子,还有发生在主人公之间的动人故事。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但发生的故事却一直流淌在历史长河。这种感慨,让我开始动笔,因此,我的上、下联内容基本是在感慨,没有叙事。事后,我请教宋少强老师,为何这副作品会有“不错”的评语,当然,这句“不错”是相对于初学者来定义的,当时老师告诉我“有思想,有自己的看法”。我恍然大悟,首先明白了写成联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就是立意。立意当先的前提下进行切题
    有了立意,我们围绕联题的内容去下笔,就能切题了。所以在我写成联的概念里,立意是第一要素,切题才是第二考量。没有立意的切题,写出来的成联,只是事物的叙述,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充其量只是做到文字表面的精美,没有思想内涵的文字,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寡淡无味。所以在我的成联作品里,基本上习惯手法是把看法、立意铺排在上联的起句和下联的结语。放在起句是为了展开,放在结语是为了在联末振起。比如题鲁迅这副联:
    士人之刃在于文,钦先生道义两间,直面风云驰白象;
    虫豸之心元自众,醒千载卑污一气,犹嗟天地少黄牛。
    鲁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犀利,这是他的主要特征。作为文人,文如武将之刃,是工具亦是武器,所以有了上联的起句:士人之刃在于文,接下来的两分句是对起句的扩展说明及议论。议论之后,在下联,结合历史,结合现实,进一步思考现状,思考历史,同样像鲁迅这样的人有几人?从而有了结语的感慨。提高文字驾驭能力,委婉、含蓄的切题在有了立意进行切题时,切题有单刀直入嵌字式,直接将联题分别嵌字入联。或阐述说明关联事物,得出结论而切,虽然不直接嵌字,但让人一读就知道是在写谁或写哪,拉物拉人衬托出联题。不论哪种方式,语言风格必须一致,文言、现代用语不能混用,如同平仄不能古今混用一样的道理。直接切题的我的拙作题毛公书院:
    木铎生无邪,苇编幸得毛公续;
    河西钦大雅,堂奥一如泗水清。
    委婉方式切题的我的拙作题夏县司马光祠:
    忠资一鉴四朝柱;
    德湛寸心三立碑。
    每个人的汉语言文化底蕴不同,尽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去选择切题的方式,如果感觉自己文化底蕴浅,可直接嵌字切题。有一定文字驾驭能力的或历史底蕴的,可委婉、含蓄地切题,以提升联作的可读性。但无论哪一种切题方式,都必须建立在有思想,有立意的前提上。而有思想、有立意的相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文字的恰如其分地运用等这些底蕴,需要通过大量的古文、古诗阅读,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底蕴,来丰厚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停滞不前,不能满足现状,永远让自己停留在直接切题的这个阶段。所以在业余时间,我大量的阅读历史典故或世界历史故事,背诵古诗、古文,以期自己可以在文字运用和立意方面不断提升。
    除了切人切物切地,更要切意,意不虚发写成联之前,一定要充分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如有想法先记下来,再去反复看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撷取和自己立意、观点相符合的事件、诗句、评价等,然后进一步和自己的观点想法进行文字的结合处理。在这个结合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顺着自己真实的感受来打磨文字,雕琢文字。以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定下议论的基调,让文字辅助自己表达出观点。而这个观点,必须和联题有一定的关联,所以联语中除了切人,切物,切地,更重要的是服务联意。题喀斯纳湖:
    四时生异趣,木成堤岸,舟泛玉湖,极目荣枯多幻变;
    一水许冰心,独抱清风,无关浮世,放怀自在老晨昏。
    美丽的喀斯纳湖,看了资料就让人生发出留恋之感,脱尘之感。故而游悠是写此联的中心立意,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