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知识 > 对联创作 > 正文

赖永生:不切题,对联创作之大忌

时间:2015-05-01 17:01 来源: 作者: 阅读:

    对联之切题一如人之穿衣戴帽。冬天戴棉帽尚可,而夏天戴棉帽不引起路人侧目才怪;女人穿裙子可能很好看,而男人穿裙子则显得不伦不类;矮个子穿高个子的衣服也许无伤大雅,但高个子穿矮个子的衣服难免捉襟见肘。写对联也一样。如果将切合甲人、甲物、甲事、甲地的词语或句子移之于与此毫不相干的乙,这就是不切题,或者称之为离题。其结果非但毫无美感可言,还会让人觉得别扭。
    关于切题之重要性,著名联家梁石先生在《切题,乃对联创作与评审之第一要义》一文中曾有妙论,并举山西阳泉娘子关征联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评审中,还有一副构思和措辞相当精彩的对联引起笔者的注目:
    塞中亦有江南景,看溪流桥拱,花笑鸟啼,石岩瀑布三千玉;
    城上曾飞娘子旗,控秦晋要冲,京畿险隘,巾帼名齐第九关。
    初次审读,这副对联颇有几处闪光点,尤其是上联的“石岩瀑布三千玉”和下联的“城上曾飞娘子旗”都曾令人心动。然而,仔细评品,发现该联的致命硬伤,即下联的“秦晋”二字。清楚娘子关地理位置的都明白,这里根本与“秦”陕西不搭界,倒是和“冀”河北相毗邻。估计这是对联作者对娘子关所处地理位置不熟悉所致之败笔。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就是“咬文嚼字”的艺术,往往一个字用得妙,能使全联顿然出彩,相反一个字用不好,致使整个对联黯然失色。这副对联中的“秦晋”如果写成“晋冀”,既切题又颇具文采,完全是可以进入等级奖的,惜哉!
    其实在对联创作过程中,不切题(离题)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征联参赛过程中,可能很多联友都有过失手的时候,正如上面所述梁石先生提到的一样。说来也巧,笔者近来也注意到几副不切题(离题)之作,是关于三百山生态旅游征联的,现斗胆一晒,还请与此有关诸公万勿罪我也。
    共饮一江水,万里寻根,大梦觉来何是客;
    同游三百山,千年问祖,殊途归去此为家。
    乍一看来,重庆文伟先生此联十分养眼,但细细嚼来,则让人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上联所谓“共饮一江水”,当然是指粤港同胞(其中包括客家民系、广府民系、潮汕民系)而言,因为三百山里的水是向南流到珠江去的。从历史渊源来看,三百山只是客家人聚居的一个点,是流,而绝不是源(客家人的源在中原)。即使是让粤港同胞中的客家人到此“寻根”、“问祖”,那也是舍本求末,更何况其中还有非客家人呢?说“殊途归去此为家”,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叫做搞错了门市部。
    千年古镇,引梦撩情,东江源溢客家韵;
    百里名山,藏珍聚宝,玉瀑珠飞生态园。
    广西林小然先生素为我景仰,其联作一向遣词熨贴文采飞扬,但此联明显有言过其实之嫌。三百山是座山名,也是一个镇名。作为建置名称,三百山镇源起何时已不可考,现在能查到的记载是明初有个符山堡,后几经演变,才有后来的新园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2001年9月始称三百山镇。称三百山镇为千年古镇,未免武断。
    横空出世,世外桃源,源头活水滋南国;
    入洞成仙,仙山圣地,地道温泉润客家。
    有网友称:“王老师这一串‘针’顶得好,堪称巧对,得奖绝非偶然。”但我以为,也许是王世淳先生想象过于丰富的缘故,联中居然出现了“入洞成仙”的字眼,殊为不妥。因为三百山没有洞(当然是指有一定体积和相当名气的),也没有“入洞成仙”的掌故传说。如此凭空捏造,可乎?
    值得说明的是,上文所及文、林、王三先生联作有误之事,其实并无贬损三先生之意,因为在参加征联活动过程中,由于背景资料的不充分,形象思维之结果难免与客观存在发生矛盾,不切题(离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有鉴于此,我还是给喜欢写对联的朋友提个醒:注意,不要张冠李戴,更不要无中生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标签: 对联新闻 对联文化 对联征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