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楹联人生 > 正文

我所认识的河北联坛四老

时间:2019-04-02 18:27 来源:中华楹联报 作者:刘增才 阅读:
  这些年混迹联坛,也认识了一些人,他们有的是青年才俊,有的是耆彦宿老。在河北联坛,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受我敬重的是张殿臣、孟宪阳、刘进星、韩进卿四位老师。这四位老师有几个共同特点:都见过面,对我有过鼓励;都有长者范、君子风,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是我所尊敬的,他们都担任过或正在担任着学会会长,对楹联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称他们为“老”并不单指年龄,也不是指楹联水平一定顶尖,而是指资历、德行和贡献,是一个敬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老”字并不是谁都能担当的起的,而在我心目中,他们四位老师当之无愧。
    已故河北省楹联学会原会长张殿臣老师,是我接触最早的联坛长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开始参加河北省每年一度的迎春征联,和他老人家熟识,多次电话信件往来,还去过怹家两次。怹是乐亭人,算是老乡,因此多了一层亲切。张老师身材高大结实,腰杆挺直,具有典型的军人风骨,说话爽朗痛快平易近人。怹对我多方鼓励,还多次叫我找我县联坛前辈、文联主席葛恒老师。1997年我正式加入了河北省楹联学会,这是我第一次加入民间社团组织;2002年河北省第十七次迎春征联我获得了三等奖,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赛中获得等级奖;2005年河北省楹联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被评为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这是我在联坛获得的第一个荣誉。这三个第一都是我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取得的,怹是我真正的联坛领路人。2001年10月19日我去怹家,怹签名赠我一本《鹿泉联苑》,
这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本楹联专著,也成了张老师留给我的唯一纪念。张老师逝世时我正在出差,在宾馆里,我读着讣告含泪写了三副挽联:
    天不假年,幸有懿德延永寿;
    我当承志,常将喜讯慰先师。
    音容尚在,已是阴阳两界,苍天善做无情对;
    草木含悲,犹知你我同心,联界偏折领路人。
    曾忆相识,几许叮咛,数番鼓励,期望殷殷常策我;
    乍闻讣告,两行眼泪,一阵心疼,哀思袅袅已随风。
    经过多年爱好坚持,如今我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以告慰张老师的在天之灵了。
    唐山市楹联学会创始会长孟宪阳老师,现为河北省楹联学会顾问,唐山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我是在唐山楹联学会筹备期间从报纸上知道怹的,出于爱好给怹打了电话,怹很高兴,问过我的年龄,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得的话:学会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当时我备受鼓励。2010年我去唐山做生意,见了面,给我的印象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典型的君子风范。后来我成了怹家的常客。孟会长大胆使用我,相继提我当理事、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怹虚心接受我的建议,支持我放手工作,对我提出的诸如老会员重新登记、大力发展新会员、收会费、办刊物、联系征联单位、创办教育基地、出书等都给予大力支持。在怹的领导下,学会班子形成了强大合力,学会工作也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工作中,我和孟会长偶尔也有意见分歧,但都是就事论事,从来无伤感情,关系也越来越好。后来我回到了滦南,但每次去唐山,只要时间允许就去看看怹,每次去都像走亲戚。怹对我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还多次表扬我,2017年12月10日怹写了一副对联赠我:
    才靠痴迷悟;
    智凭砥砺增。
    华兴诗联协会会长刘进星老师,是2014年参加“鹿泉杯”征联大赛颁奖时认识的。此前我只知其名不识其人,估计怹是在我上台接受采访时记得我了吧。在会后参观联墨展时,怹主动叫我合影,说是都姓刘一家子,同姓亲切。我当时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毕竟人家是联坛前辈,主动找我这个小字辈合影,而且给人的感觉是那么随和、亲切,仿佛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以后时有联系,怹编辑的《油海联花》每期都用邮箱发给我,我编辑的《唐山楹联快讯》也发给怹。怹多次表扬我办的好,我们互相交流,逐渐就成了忘年交。前些年怹曾经生病,病好后又继续工作,对华北油田和廊坊楹联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2017年12月去石家庄参加河北省楹联学会七代会,我到的有些晚,一进餐厅,老远怹就认出我来,喊我就坐,让我受宠若惊倍感温暖。去年华兴协会换届,怹要我写贺联,我组织“滦亭阁”微信群中28人写了贺联。现在,除了领导华兴诗联协会,怹还兼着 《廊坊联苑》的编辑工作,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今年元旦,怹发微信给我,叫我点评《廊坊联苑》之“联坛竞擂”,自衬水平,我几番婉拒,怹殷殷鼓励,面对自己敬重的长者的嘱托,我只好勉力而为。这也说明怹对我的认可和看重。刘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老骥伏枥!
    廊坊市楹联学会原会长韩进卿老师,久仰大名见面却晚。以前多次听孟会长提起,并且知道怹原籍唐山市路南区。廊坊学会在怹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后来怹退居二线,但仍然不遗余力地关心着学会的发展和建设。我曾主动给怹打过电话,后来寇宏广找我合编《唐山当代楹联作品选》一书怹积极支持并投稿。河北省楹联学会七代会上第一次和怹相见。当时怹与刘进星老师坐在一起,见到我后也是主动招呼,十分热情,还问起出书的事来。那么老的资格却一点架子也没有,说话不紧不慢,和蔼可亲。事后怹加了我的微信,要了我的地址,每期给我寄赠《廊坊联苑》,我很感激。从此联系也频繁起来,常发微信给我,逐渐的也成了忘年交。有时怹写了对联还用微信征求我的意见,还表扬我说以后河北楹联就靠我们这些年轻人了。对韩老师的感受就是:相见恨晚!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联坛老前辈,德高望重,是我们河北乃至全国联界的宝贝,他们的德行和精神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河北联坛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