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楹联评论 > 正文

山东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景区对联文化现状批评

时间:2022-05-13 20:37 来源:陈仓联苑 作者:巩行远 阅读:

庚子六月末,连日大雨后,气清天蓝,因伏日将尽,湿度较重,然鲁南临沂市洗砚池街20号王羲之故居景区能给人一种树绿舍静之感。笔者穿行在景区,欣赏到各景点的一副副对联,便不免开阔了视野,消散些热浪给予的沉闷。

修禊事如何了得;

王羲之未有穷期。

——王羲之展厅楹柱  沈  鹏  行书

 

沈鹏先生所书此联未识上款,应为其自撰。作为书家,抓住“修禊事”,肯定此事在中国书坛了不得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影响,然后告诉读者、观赏者“王羲之”的人生意义与艺术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式定位、艺术影响力的感化作用与深远意义,故曰“未有穷期”。可见,佳联能够定位于世、传承于世不因其辞藻多么华丽、用义多么高古,重在于其词浅意浑、语雅旨远。

尝因流水怀今日;

每话清风感古人

——流觞亭楹柱  费新我行书

 

楹联创作有一个说法,叫“遣词巧”,亦有“立意巧”一说。有“巧”,易成佳联妙作。费新我先生所书此联落款里有注脚,即“集右军禊帖字”。看来,此联为其从王羲之《兰亭序》里化词化意而成就。化词化意过程中,费公巧借“流觞曲水”之“流水”,言“清流激湍”“群贤毕至”,让人回想当年“畅叙幽情”之“修禊事”也,珍惜“今日”流觞亭下“一觞一咏”之“幽情逸趣”也。下比里,“清风”物象则出自《兰亭序》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句:今天,流觞亭前“每话清风”之时,人们自然会于“俯仰之间”“兴怀”“随化”,遥想古人“流水”前、“清风”里之快意与情趣,从而感化自己珍爱今天的雅境幽情。

集柳碑展厅、墨华轩、妙墨亭、时晴茶室等处亦有好联,如“名耀千秋史;书开万代宗。”“暂时流水当今世,随地春山是故人。”“名族出瑯琊,定居山阴,临流醉写兰亭序;举世钦书圣,怀乡北望,故里犹存洗砚台。”“金石集来周穆字;黄庭始自晋人书。”“金瓯梅雪观音髻;玉壶竹露老君眉。”

王羲之故居景区里的瑯琊书院始建于明代,时为沂州州学讲学处。清代几位书家、文字学家曾在此讲学。清末为山东第二所义学,由“女武训”于腾夫人王氏捐金承办。当时,山东巡抚杨矅曾题额:“辙环兴学”。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并入沂州中学堂。瑯琊书院见证王羲之“少出瑯琊,艺绝山阴”与“人尊书圣,争瞻故里”的书人书艺书品的历史存在与书风传承。

岁次壬午(公元2002年)春日,当代诗人、书家孙轶青手书一联悬刻于瑯琊书院楹柱。文曰:“奇少出瑯琊,艺绝山阴,临流醉写兰亭序;世人尊书圣,争瞻故里,笔阵频开洗砚池。”孙公在下款处缀题:“孙轶青改联并书”。可见,此联本前人或他人所撰,从声韵或遣词或立意方面考虑可能有不足处,孙公负责任地一改成佳。由此联想到当前联人撰联必须精雕细刻后方才出手,书家书写时亦必须审视联面,看看是否失替失对,是否字准词稳,是否切人切事、切景切场,等等,各方面无误后方可挥毫于纸,免得自悔人嗔。“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五古《偶题》) 文学创作精品流传千古,创作者心里完全明白自己笔下优劣与成败。悬挂于名山胜水景区、街头巷尾的佳联妙作,往往“一句能令万古传”,反之,则“一句便成万古唾”。

欧阳中石先生所撰并书瑯琊书院门边对联亦妙。文曰:“洗砚池池水遗泽;瑯琊郡郡风好书。”联文里“池”“风”二字运用顶真(联珠)法,使洗砚池“池水遗泽”不竭、瑯琊郡“郡风好书”随时。欧阳公联妙墨香,为瑯琊书院添彩壮神。

墨华轩碑廊荟萃各地众多书家墨宝碑刻。本来一处雅致景点、艺术平台,却让碑廊入口处高庆宗先生一副隶书廊柱对联大扫游人、观赏者雅兴。文曰:

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

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

 

此联“病灶”有三。一则失替五处。上比“柳、赵”,“裘、贤”,下比“化、韵”,“体、蔡”,“昭、昆”。二则失对四处。下比“兴、韵”,“赵、蔡”,“范、粹”,“贤、昆”。三则句脚声韵犯大忌。上比句脚“贤”字应仄而平,下比句脚 “昆”字当平亦平,但与上比里“贤”字同为平声,便生出笑话。创作者、书写者只考虑意对,而因音反,便“大意失荆州”喽!如此长联,亦如此醒眼处悬挂,又处於书圣王羲之故居景区内,实不该生成。然贻笑大方之作,网上居然有发文者“点赞”,妄说此联“写得好”。如此臭联,如此生发开来,“臭名”泛处,主持营造墨华轩者与有关管理方面岂不自惭自羞?

墨华轩碑廊廊柱还有一联,落款里能知黄养辉先生所书。文曰:

地多灵气望人杰;

天含宝光出书圣。

 

此联病生两处:一为第一声步“多”与“含”失对,二为句脚“杰”与“圣”同为仄声,大忌之犯。

东晋陶渊明五古《移居》(二首其一)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公意谓将有问题的文章公示于众,以供大家分析品评。兹将王羲之故居景区内其他几处景点病联抄录示人,以求“共赏”。宝晋斋楹柱对联:“传承三希,晋墨流芳。”(龙  岩  行书)王献之展厅楹柱对联:“高风察瑯琊,右军无右;静气生会稽,兰亭若兰。”(章月樵  行书)王右军祠楹柱对联:“瑯琊群贤,惟羲之称书圣;临沂妙墨,独禊帖号神品。”(姜××  隶书

笔者尤觉有失王羲之故居景区风雅与斯文的悬刻在王羲之故居大门由佚名者(未署上款)所撰,张寿民先生所书(或许张公撰书)的那副楷书对联。文曰:

北国普照,南国戒珠,尽右军故里;

西晋砚池,东晋兰亭,皆书圣遗迹。

 

全联七个声步(其中一个领字节点“尽”与“皆”)居然有四个失对,即“国”与“晋”两个,“珠”与“亭”一个,句脚“里”与“迹”一个;同时即见同一比里失替两处,均为“国”与“晋”。众所周知,公众场面尤其景区景点悬刻对联一般历经几个程序,征集、挑选、行家认可;然后,请书家手书(书家手书前,一般会琢磨对联水准,看看有没有瑕疵,有,则改,要么调换);确定下来后,刻制;悬挂前,有关方面一般会再请行家审定;如此这般,一副对联悬挂上去方不致“献丑”。临沂地方以及临沂地方有关方面包括王羲之故里景区管理方面小视了对联及其对联文化。他们知道对联艺术与对联文化在王羲之故里景区的精神作用与社会意义,大概不明白如此艺术表现、文化形式实在不可带病出场并示人,如此出场示人成为一种丑陋,既亵渎对联艺术与对联文化,又污染王羲之故里及其人文精神——此点对於临沂市及其临沂人来说,丢人现眼在所难免;如不改善,会继续有伤临沂市及其临沂人风雅。

景光如碧玉,联语应无瑕。

一地看点,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或历史遗址,或文化场景,均需并由对联艺术装饰与展现;既然装饰,既然展现,如同迎宾员、解说员,一副副对联应衣冠楚楚、精神健康,一旦“病态”出场,必然既损害景点的靓姿,更损伤当地社会以及当地人的面容与精神,等于抹黑自己。其实,像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景区对联文化的“污点”,地方及其有关管理者是可能亦容易纠正并完善的,大不了重新征集,或特约题撰、书写,及至刻挂。面容脏了,当洗;衣冠不齐,当整。凡人,凡事,有不足,有差错,纠正过来,便光彩起来,何乐而不为?是雅歌,当伴妙舞!

王羲之故居景区内悬刻对联大部分书家未署上款,即“×××  撰”,遗忘了对联创作者。亦有少数对联未落书写时间。对联的征集、悬挂属景区景点建设软件;软件建设需精细,并尽量完美。是碧玉,无瑕才好。

附带说几句,即王羲之故居景区之景点存在过密问题,亦有景点显见牵强。如洗砚池。王羲之出生在瑯琊郡(今山东临沂市),然三五岁时即随家长南渡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民间传说中的洗砚池不该生成于瑯琊。再如流觞亭。《兰亭记》里“曲水流觞”地亦在山阴。此地兴建流觞亭,“借题发挥”而已;如此“发挥”,使游人、观赏者反倒感觉玄乎。

 

           庚子六月廿六、廿七草稿,七月初七成稿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王羲之故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