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品评楹联 > 正文

试析杨旭哀挽沈鹏楹联作品:经纬连珠拾妙句 形神得体缀白花

时间:2023-09-04 11:24 来源:联斋 作者:刘科元 阅读:

经纬连珠拾妙句 形神得体缀白花

试析杨旭哀挽沈鹏楹联作品

 
刘科元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在书法创作、学术研究、编辑出版、教学育人、美术评论以及诗词创作等多个领域卓有成就。沈先生于2023年8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网上读到河南杨旭先生撰写的挽联:
      九秩痴书,映红墨海十分,戴孝白宣传噩讯,北斗闻来,尊老乘云寻逸少;
      三余吟草,撑起诗坛半壁,披纱彩笔洒哀情,南天望去,先生驾鹤谒青莲。
      杨先生仅紧抓住两条线,以上联为经,写他的书法成就,下联为纬,写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上联言:沈鹏先生九十余岁,酷爱书法创作,如痴如醉,颇有成就,倾其一生碧血若海,戴孝的白宣传来噩耗,北斗知道他,乘着白云追逸少(书圣羲之的字)去了。下联言:他创作的诗稿《三余吟草》,撑起了诗坛半壁江山,他的离世,披纱的彩笔按捺不住悲痛的心情,向南天望去,先生已驾鹤拜谒青莲(诗仙李太白的号)了。正所谓:经纬连珠拾妙句,形神得体缀白花。
      一副楹联艺术作品,好不好,如何鉴赏?河北廊坊楹联大家韩进卿老师这样说:一、气势大,二、哲理深,三、境界高,四、切题准,五、想象奇,六、趣味浓,七、爱者亲,八、联律严。杨旭先生这副挽联作品,是否完全符合韩进卿老师鉴赏标准?首先构思立意境界高,表现在他上联书法方面比拟书圣羲之,下联诗稿比拟诗仙李太白。其二,气势大,先生倾其毕生心血若海,下联对应说他的诗稿撑起诗坛半壁江山,不能不说气势恢宏。其三,想象奇,毕生心血映红墨海十分,墨海本来就是黑的,但都被心血映红了,另一个是戴孝服就是白色,而宣纸也是白色,恰时,白宣纸不是平时供沈鹏白纸黑墨书写用,它现旨在是戴孝传噩耗的使差。有传必有闻,北斗星闻之知道先生寻书圣去了(作者虽以第三人称进入角色,其指示借白宣之形传北斗,追书圣,出神的手法很独特)。其四,对仗严,九秩对三余,十分对半壁,北斗对南天,闻来对望去,工稳之妙,可圈可点。其五,切题准,拿捏有度,该联在铺叙中抒哀悼之情,在抒情中庄严沉稳,为什么说撑起诗坛半壁,不说一壁?当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其六,情感真切,不俗不滥,在挽联中,一般没人评说谁好谁劣,但有一点,不切实际的故弄玄虚,不知道逝者的人生功绩,空哭做作,不带泪故易抹唾沫,都有点情感失真。
      作为挽联,必须切人切景,切事切时,切情切理,一定要把握好度!挽联的一个中心点就是哀痛,哀伤,哀思,安抚,缅怀,惋惜,励志等!哀挽的对象,哀挽的时间,哀挽者与被哀挽的年龄,哀挽与被哀挽的关系,哀挽的场景氛围,等方面皆要讲究一个“切”字。情倾笔端,笔随意发,情感的真切,叙语远近,轻重缓急在潜词立意创作时值得借鉴玩味!杨旭先生的这副挽联,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奇特,拿捏有度,经纬交织,中心思想突出,用词准确,语句亲切顺畅,拟象传神,不失为一副佳联。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沈鹏 杨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