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品评楹联 > 正文

晚清重臣左宗棠之妙联鉴赏:联生壮举 对蕴传奇

时间:2021-10-04 10:55 来源:未知 作者:钟胜天 湖南常德 阅读: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和洋务派首领,民族英雄。因其战功赫赫,位列极品,曾赢得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盛誉;因其文武兼通,军政兼备、德高望重,加之功勋盖世,曾被清末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梁启超称之为近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也许正因为这位旷世奇才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实在太大,本世纪初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世界40名智慧人物时,左宗棠竟然与毛泽东、成吉思汗等三位国人并列其中。由此可见,左宗棠的传奇一生,真可谓烁今震古,举世闻名。

在历史长河中,但凡传奇人物,必有传奇身世、传奇际遇而左宗棠的传奇身世和传奇际遇,实则与他非凡的撰联才艺密切相关。

斗联显才赢贤妻

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

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

大器晚成的左宗棠与清末才女周诒端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因联显才而喜结良缘。据传,这便是左宗棠斗联应试,显才联姻的一副对联。

左宗棠聪颖好学,五岁时就跟随父亲在长沙开始诵读儒家经典,八岁学做八股文章,十四岁在童子考试中得第一名,十八岁就赢得了江苏布政使兼学者贺长龄对他的良好评价。然而却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年过二十竟然仍未婚配。得知湘潭有周姓大户公开为大小姐比联招赘女婿,于是在一帮好友的极力劝说下,心性孤傲的他尽管心有不甘,但还是决定前往湘潭一试。

周府桂在堂”,果然是豪门大族,气派不凡。前来参与比联招亲的富家才子更是接踵而至,一个个羽扇纶巾,谈笑风生。周家择婿标准主要考核外貌体形、处世应对和才学根底。主考官是周母王慈云,周大小姐则躲在屏风后暗中观察,一旦相中意中人,便让丫鬟添茶为号。轮到左宗棠出场时,已经是比联招亲的第三天了。此前尚无一人让周府中意,周家母女颇感失望。周母对左宗棠的才学早有耳闻,见他五官端正,气宇轩昂,卓尔不群,谈吐不俗,尚未比试出题就已心存好感。

为全面仔细地考察一番,周母暗地里加大了试题难度,随口出句:鸿是江边鸟;左宗棠应声答道:蚕为天下虫。周母又出句:凤凰遍体文章;左宗棠不紧不慢道:螃蟹一身甲胄。周母心中大喜道: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沉思片刻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此时一直藏在屏风后面窥看的周诒瑞大小姐,早已芳心暗许,忙命丫鬟出庭添茶。一时间,周家上下为觅得才子佳婿喜悦无比,当即张灯结彩,大宴宾朋。左宗棠也被周家女子的才气和诚意所打动,第二年即正式入赘周家。

婚后,左氏夫妇蛰居桂在堂”,吟诗唱和,谈经论史,又一道深钻方舆学(地理学)和农学。左宗棠在此度过了三试不第且充满坎坷的十三年。然而这十三年,也正是他夯实基础、蓄锐待发的十三年。

题联迎客得赏识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是左宗棠的第一副成名对联,当时左宗棠年仅26岁。

两年前,左宗棠到京城参加会试,本已被取为第十五名,不料因湖南多录了一个名额,于是,揭榜时就将他的试卷撤下,把多出的名额让给了湖北。这样一来,左被剥夺进士资格,取为相当于文书的誉录,左不甘屈就,毅然返乡为下一次会试做准备。

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乡至湖南安化扫墓途经醴陵。县令借渌江书院为陶下榻之所,并请书院校长左宗棠撰联颂之。当时左对陶整顿漕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等政绩颇为崇敬,于是便应命撰写了上述这副对联。

据史料记载,陶澍看到这副对联后十分欣赏,立即嘱咐县令将作者左宗棠请来。一见之下,倾谈竟夕,与订交而别

陶澍为何对这副对联如此欣赏呢?原来此联既写出了陶澍平生最为得意的事情,又表达了湖南人民对陶澍回乡省亲的期盼。

上联中印心石,典自陶澍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183512月,道光帝在皇宫14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廿载,是说陶澍出山为官已20年。家山,家乡。下联中大江,语出南北朝谢脁之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八州,指湖南古称。翘首,抬头而望,形容盼望殷切。

道光帝为陶澍亲书印心石屋,君臣如此亲密,可谓心心相印。道光不像乾隆到处题字,陶澍获得他的题字,本是旷代之荣,何况那块资江中的石头,还暗含砥柱中流之义。左联嵌此典,妙笔生花,怎能不让陶澍引为知己?下联借陶家名人东晋名将、长沙郡公陶侃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家族荣光,紧扣着陶澍两江总督阅兵归来身份事由,表达出作者和民众对陶澍的敬仰和对他荣归故里的殷切期盼。

此联中左宗棠仅用寥寥数语,就将陶澍允文允武的功绩、国家柱石的身份、皇帝的信任恩宠、百姓的敬仰爱戴、陶家出身贫寒而名垂青史之先例以及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情怀,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陶澍读罢此联,第一反应是赶快找到这个人,立马请他来见。一见目为奇才,纵古论今,为留一宿,实际上,多住了七天。

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依然落榜。南返途中,他到江宁(今南京)拜访陶澍。陶澍将他留在总督衙门,安排幕僚和朋友与左宗棠聊天,还为其子陶桄求婚于左宗棠的长女左孝瑜,从此两家遂结为儿女亲家。

书联明志展抱负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

此联出自左宗棠的一首原创律诗。全联是说,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磨难与挫折,只有熬过这些困苦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大丈夫要越挫越勇,不向困难低头,不轻言放弃。下联意即,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寄托在别人的赞美或批评上的,别太在意他人的言语,尽力生活就好。既使被周围的一部分人嫉恨也要勇往直前,当仁不让。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这是左宗棠晚年时自题的一副书斋联。

西汉两司马指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南阳一卧龙指佐宗棠极力推崇的诸葛亮。经济,扶我社稷,拯我苍生,经天济世也。

左宗棠独具雄才大略,面对世代的变迁,世人皆醉我独醒。在其心目中,康乾盛世那威武雄壮的号角、扣人心弦的马蹄,那冠盖如云的排场,华丽摇曳的仪仗,都已是昨日黄花。大智若愚的他真不愧为一代名臣,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他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后,左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戍边屯田,积极发展生产,他禁种罂粟,广种棉花,植树造林,兴办教育,开启民智,从而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联区区十四字,尽显淡泊明志之心声,既是对其传奇人生的生动总结,更是左对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真实写照。如此佳构,自然令人赞叹不已。

慨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荒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蒿歌薤,鼓琵琶冢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倘他年化鹤东归,一瓣香祝成本性,十分月现出金身。愿从兹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心肠,逍遥半世。惟恐苍天厄我,再作劳人。

这是左宗棠27岁重病时题写的一副述志自挽联,全联长达116字。

上联设想自己死后的情景,对自己一生做出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其大意是,感慨有朝一日死去,七尺之躯埋入荒草丛中,满腔热血只能洒向空旷的林野。有谁来为我唱挽歌,有谁到我坟前鼓琴、挂剑枝头,祭奠我的魂灵,甚至千百年后还有谁来墓地凭吊,为我之事迹而奋发激励?纵然黄土掩埋了我,也应呼我为鬼雄!

下联据转世传说,想象来世的生活道路,表明了自己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其大意是,倘若他年能转世再生,愿一炷香还我本性。从此以樵夫、渔人之身,在山中与麋鹿为友,于水边与鸥鸟为伴,以翰墨文章来消磨时光,逍遥自在地生活半世。但只怕是苍天不遂我愿,又要我重入官场,再做那劳劳碌碌之人。

纵观全联,构思新颖,气势磅礴,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既有满怀壮志,又含达观之语,实为千古名联。

对联益智励后人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

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

左宗棠十分注重督促子女读书学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支持为科名而读书,而是勉励他们要治有用之学、成经世之才,特别强调耕田读书这两件事都不可偏废,把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太平天国战火彻底熄灭后,身为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将家眷接到福州,打算过一段安定团聚的日子。然而,朝廷三道圣旨,急如雷火,将他调任陕甘总督。左十分无奈,只好打发家人回老家长沙。临别之际,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写了上面这两副对联教育子侄后辈,从这两副对联来看,左宗棠对于耕读传家、知行合一的重视,跃然纸上。

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

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这是左宗棠为甘肃贡院落成首次乡试题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万余卷,指参加首次乡试共3000余人,每人3份试卷,合起来便约万余。紫芝,菌名,木耳的一种,既可菜食,又可入药。朱草,一种红色的野草,可做染料。此处紫芝、朱草,均指有用的人才。下联五十年旧事,指左公三次赴京会试落第而归这五十年间的难忘往事。攀桂,科举登第谓之攀桂。“黄槐”,即槐花黄后。旧时乡试在夏历八月,此时正是槐花黄后的季节。

纵观左联,先述眼前,再忆旧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全联对仗工整,尤以自对出彩。

题联挽友见真情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卌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这是佐宗棠为陶澍、林则徐二公祠题写的一副楹联。

二公祠为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时所修建。陶澍作两江总督十多年,督办海运、整顿盐政、兴办河工,政绩卓著。林则徐在任江苏布政使和江苏巡抚时,与陶澍竭力合作,可谓劳苦功高。此外,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在谪戎伊犁时期,办举开凿坎井,倡导纺纱织布等都给左宗棠以深刻的影响。左宗棠在新疆开渠引水、饲蚕缫丝是追踪徐在伊犁的往事;在两江积极兴办河工、推行盐政改革,是仿效陶、林二公的作为;在陕甘严禁播种罂粟,是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继续和发展。由此可见,左的政绩与陶林二公无不密切相关。42年后左继任两江总督,有感于往事,遂建祠以作纪念。

上联遗爱,表仁爱遗留于后世。鲸浪,大浪,借指太平天国运动。下联卌载,指自己续任两江总督与陶、徐任两江总督时隔约40年。鸿泥,喻往事痕迹。,即邗江,江苏省境内的一条运河。此联字里行间洋溢着左对陶、徐二公无限敬仰之情,深恩未报,必然永铭于心。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林则徐逝世的噩耗传来,左宗棠万分悲痛,便和泪写了这副长联以挽之。

左、林之间,实为挚友。1848年,在左宗棠大志未酬之时,胡林翼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林格外器重,遂邀左入其幕府,左因在陶澍家教未就。1849年林则徐自云南引疾还闽,特绕道长沙寻访左宗棠。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当夜,扁舟之上,灯不灭,酒不停,话不歇。晚年的林则徐对于世事看得通透,只有一事放心不下。他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托付重任。”“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林则徐神情凝重,言辞恳切,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左宗棠深感重任在肩,当即表示,一定不负林公所望。临别时,林还为左亲笔书联一幅:“此地有峻岭崇山,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附公者,指追随林则徐的人们。间公者,指推行抚夷媚外路线的穆彰阿、琦善之流。二百余年,指从顺治元年至此已达206年。遗直,此处是说林则徐的遗风永在。下联庙堂,借指清廷。草野,比喻民间。时雨,及时雨。出师未捷,指林则徐奉命抱病启程,赴广西镇压拜上帝教,病故途中。

上联赞颂林则徐忧国如家品如玉,下联惋惜林则徐出师未捷身先死。联语化用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和岳飞词句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以诸葛亮星沉比喻林则徐逝世,可见比喻得体,感情尤真。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是佐宗棠为曾国藩题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虽声律欠谐,但毕竟瑕不掩玉,流传甚广。

曾、左二人本是湖南同乡,曾素来知人善任,左虽未进士及第,但凭其才干和业绩,已誉满天下。于是,咸丰十年,左即被曾聘为幕僚,且此后二者相交不错。然而,由于左宗棠生性刚烈,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加之受三次赶考落第阴影的长期困扰,稍被人怠慢或过分谦让,都会出现激烈反应,以至口无遮拦,言词辛辣,常常令人不快。一次曾在给左的信札中,出于谦让用了客套话“右仰”,左见之很是不爽:“他写了‘右仰’,难道要我‘左俯’不成!”后来此话传到曾的耳朵里,嫌隙便由此而生。此后,二者失和,双方音讯断绝八年之久。

直到曾国藩去世,曾府为办丧事心中最为担忧的恐怕就是左宗棠的挽联了。左能否给死者一点面子?就在人们纷纷猜测之时,时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却令其子代为祭拜,不仅为曾府奉送了白银四百两,还送来了的上述这副对曾评价极高的挽联,且异乎寻常地署名为“晚生左宗棠”。

联中“元辅”,实指宰相曾国藩。上联意即,在宰相面前,无论是比为国谋划之忠诚,还是比辨人识才之英明,我都自愧不如。下联中同心若金,攻错若石,则意在肯定左曾同心同德为主流,属;相互攻击对方的失误是支流,属;至于相期无负平生”,则表达了以往左曾互相勉励之意。此时此刻,能耐、功业、名气、脾气俱大的左宗棠,终于面对曾之亡灵低头“自愧”了一回。左的上述挽联自谦得体,自愧恳切,冰释前嫌,力拔千钧,算是给足了死者面子。此举自然让曾家人不仅放心了,而且还倍感舒心。他们由衷感叹:名臣毕竟就是名臣矣。

综上所述,左宗棠从一个落第的寒门学子,成长为震惊中外的封疆大吏,其逆袭过程的确不同凡响。其间他因联显奇才,撰联受赏识;以联述志向,书联励后人;用联密交往,凭联成壮举。这些史实足以证明,对联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利器。因而笔者以为,从这一角度来看,凭借对联这一传统国粹的无限魅力,才最终帮助左宗棠成就了非凡的传奇人生。

本文作者:钟胜天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社特邀专栏作家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理事 常德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桃源县楹联家协会会长 市、县联协会刊《世外联珠》主编 桃源县农机局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左宗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