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品评楹联 > 正文

读林则徐祠庙联随笔

时间:2017-12-03 22:44 来源:未知 作者:姚老庚 阅读:
    民族英雄林则徐浩气凌然,虽为带兵人却工于联对,为各地祠堂、庙宇爱国英雄所题对联中,可窥见其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掷地有声,是林则徐被贬与家人告别时所说,意思是: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
    对抗击外敌志士仁人极为崇敬
    道光九年,为福州李纲祠制联曰:
    进退一身关庙社;
    英灵千古镇湖山。
    道光己丑,林则徐丁忧回里,在福州重浚西湖,将宋丞相李纲祠堂由屏山移建荷亭并献联,此联向往李纲且有自况之意。张际亮《思伯子堂诗集》中《述旧》诗注亦提及此事。李纲曾任南宋兵部侍郎、宰相,力阻钦宗迁都,并亲率军民击退金兵。后又主张用两河义军抗金,多次上疏抗敌大计。李纲一生忠君爱国力主抗金,为人刚正不阿,多次直言进谏意欲收复失土,后受朝中主和派弹劾不为宋高宗采用,愤而辞职病逝怀安。当地人敬李纲忠君爱国待民如子,以李纲为荣极力挽留,被葬于大嘉山南麓,建祠塑像以祀奉。
    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到苏州祭拜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特撰一联,并将孝宗皇帝在灵岩山为他立的万字碑入联,以示赞誉。联云:
    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前榱栋;
    威名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苏州沧浪亭,曾是韩世忠故宅府邸,时称韩园。韩为抗金名将,曾扼守长江断绝金兀术归路,坚守黄天荡48日,以八千士卒击败十万之敌。夫人梁红玉击鼓助战,传为美谈。明代沈周在凭吊韩墓后亦写道:“下山更吊蕲王墓,十丈穹碑万古忠。”
    淮安关天培祠大门两旁,悬挂着1841年林撰送挽联。原文为: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蝶,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因钦佩为国捐躯的抗英将领关天培,下联用“双忠同坎壈”之句,极赞双忠关天培与麦廷章奋勇抗英,为国捐躯,怒斥投降派自坏长城,祸国殃民,文如金石掷地有声。此联当年送到淮安府,关将军的老母亲采纳书法家周木斋建议,将“何人”改写成“何时”。150多年后的今日,联文仍未“拨乱反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回福州养病,又为南宋尚书陈文龙庙题联一副:
    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
    英灵昭海噬,与信国隆名并峙,十州清晏仗神庥。
    陈文龙力主抗元,曾率民兵自卫,被俘后绝食而死。其母系于福州尼寺,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联语褒扬陈与信国公文天祥“隆名并峙”,同垂史册。
    颂扬施惠于民学有建树有识之士
    清道光十五年(1834),江苏巡抚林则徐因兴修水利事,过访震川书院,留下上海嘉定归有光祠堂联一副: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学者和散文家,曾长期在嘉定安亭江上讲学,后人在县内立有祠堂。归有光出道很晚,60岁时才中进士,但他的文学贡献很大,一度大力提倡唐宋古文,反对当时占据文坛“后七子”们一味模仿秦汉时期文法,导致文风僵化的做法。归有光主张经世致用,著有《三吴水利录》。下联首句谓归晚年才做县令。七子,指王世贞等明代后七子。《明史·归有光传》:“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牴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惑,其后亦心折有光。”联末尾的“功在三江宜血食”略带评点意思,却并未影响全联基本风格。
    林则徐所题甘肃兰州华佗庙联,盛赞华佗高超医术:
    灵素阐真诠,断胃湔肠呈异术;
    岐黄宣妙蕴,解头理脑媲神功。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游金天观,在华陀庙里流连忘返,手书楹联,后被镌为木联悬于大殿两侧。此时,行年62岁的林则徐倍遭流放煎熬,以致“鼻衄、脾泄、疝气诸症迭起丛生”。触景生情,不由对华陀神奇医术大加赞赏,显露一种渴望药到病除恢复健康,报效国家的愿望。
    林则徐虽然是封建官吏,可是他表现出来的爱国品格和操守,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林则徐 祠庙 随笔 凌然 带兵人 浩气 民族英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