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www.86duilian.com),搜集整理对联,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
当前位置:主页 > 对联文化 > 楹联论文 > 正文

浅谈对联的“隔”

时间:2022-06-05 13:41 来源:中华楹联 作者:李虹甫 山东烟台 阅读:

浅谈对联的“隔”

李虹甫 山东烟台

     一副对联,上下联(包括句子前后)之间的语义缺乏内在的联系,遣词、选用物象(意象)以及意境营造背离主题要求,上下前后句子营造的意境不谐,或上下陈述主客体不统一,这些现象统称为 “隔”。根据对联的主题内容,又分为“景隔”、“义隔”和“意境隔”。“隔”是对联艺术中常见的一种弊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对联,顾名思义既“对”又“联”。对联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上。而“联”则要求上下(含句子前后)必须要有内在的联系,从而体现出一副联作的完整统一的主题思想和合理的情感、文理逻辑;不能因为“对”而出现各说各话、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

     对联的 “隔”常见于三种情况:一是应对(别人给出了上联或下联),对出句给出的主题理解不准确;二是单纯地为对而对:制作对句只考虑平仄、词性对仗,却忽略了使用元素是否扣题,句子营造的意境是否合乎主题要求,联中的此元素和彼元素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或者是否相谐等;三是在多分句联句中,前后分句之间存在类似问题。下面分别举例分析。

     1.景隔。景隔一般表现在使用的物象元素上。例:

     出句:蝶舞花红春色好;

     对句:霜凝瓦白月光寒。

     此联在对仗上可谓工整。然不难看出,出句给出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使用的“蝶舞”、“ 花红”两种景物紧扣“春色”。而对句却使用“霜凝”、“ 瓦白”和“月光寒”三个物象元素铺陈起深秋(或冬)之景,并未继续围绕上联给出的主题使用春天的景物,或者与咏春主题相关的物象颂说春景,导致出、对句采用的景物不“同框”而发生景隔。这如同一篇散文,后半部分偏题了。这样的散文文采再好也不及格。对联上下所采用的物象不处在同一时空条件,往往会造成整副作品主题不明,让读者不明白一副对联想说的是什么,即便对仗工整,也非合格联作。

     景隔的实质是“时空隔”(物像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等)。即作品采用的景物不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例如阴云密布和阳光明媚,月影和阳光,落日和朝霞,天山积雪和大海波涛,以及听到早已绝迹的古代乐器弹奏声或使用不多见的古物烘托眼前气氛等等,都属于物象景隔。一旦使用不当,便会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与事实发生严重背离。避免景隔其实不难,只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漫无边际的想当然,采用同处在一个时空的物象,即便延伸思考,只要充分考虑到所用物象与创作主题之间有内在的关联,做到合情合理即可。当然,时空不同框的物象不是绝对不能在一副对联中出现,这要看联作的主题需要和使用的语言环境。在此不再展开陈述。

     2.义隔。义隔主要表现在联句的含义上。指上下联的语义之间,或者在单比(尤其多分句)前后之间,所含的语义缺乏关联,或不谐调,出现上下(或前后) “两张皮”现象。上面谈到的景隔虽然也必然义隔,但景隔的外延尚涵盖不住义隔的全部(尤其是说理联),两者侧重也不同。因此把义隔单列很有必要。例:

     出句:信念凝心成不辍;

     对句:忠言逆耳利于行。

     此联即不含有受到时空条件限定的景物特征。该联虽然对仗尚可,但是上下述说的道理却各唱各调,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和联系。因此,类似的对联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思想统一的合格联作。又例如:

     出句:南亩三分耕世外;

     对句:雄兵百万列尘中。

     乍看此联对仗基本工整。不过上联讲的是陶翁《归园田居》式的故事:三分耕作于世外,体现出一种安静、恬适、超脱的思想意境,也是大多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渴望的一种田园生活。作为对句,本应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或展开细说,或延展深谈,或自然联想到与此有关的其它方面,从而保证该副作品的完整统一性。遗憾的是该对句却陷入了单纯为对而对的误区,只考虑对句的平仄和词性是否合律,而把主题含义扯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从而导致了“义隔”。这种浅而易见的义隔现象一般多见于初学者。但是在多分句对联中,部分元素发生与主题联系不紧,或者前后分句语意缺乏必然的内在联系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下面的两分句春联单比句:

     红梅傲雪,齐赴小康跟党行。

     采用梅、雪意象烘托春联意境很常见,但是第一分句的含义是赞美红梅不畏严寒的气节,而第二分句却跳跃到赴小康、跟党走上面来,就显得非常突兀和不协调。赴小康跟党走两者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和梅花傲雪之间就风马牛不相及了。这种现象即为句内义隔。又如一个单比出句:

小坐云窗闲读月;

此句富含诗意,画面丰富和美,用律准确。但是“小坐”和后面的“闲读”在情态上失谐:一个是忙里偷闲,稍坐(略坐)一会;一个是悠闲闲适,有的是空闲时间。这种由于使用元素不当造成的情态上的差异和不谐,很容易被忽略。这也是句内义隔的一种表现。

     再如义隔的另一种表现:

     出句:悲欢谁共我?

     对句:冷暖月知君。

     乍看对句似乎未改变出句的主题,但细品则不难发现:上联和下联述说的主客体发生了错位。上联“甲”问,下联却“乙”答。如同一篇散文,前半部分为第一人称,而下半部分却变成了第二人称,让读者不知道说的是何人,背离了一个艺术整体必须坚持完整、统一的基本要求。这种现象也是义隔的一种表现。避免义隔,在应对时应首先吃透出句的主题思想和陈述对象:出句说的谁?是一件什么事?讲的一条什么理?然后紧扣给出的主题,并站在出句者的角度(而不是应对者的角度)思考组织出恰当的对句来。自撰对联避免义隔,应在确定联作主题后,在上下联的设计以及物象的使用上,注意给下联留足余地和空间,尤其是下联一般还要强于(足以承托起)上联的艺术要求,从而避免上联写好后,只能挖空心思地去拼凑,如此最易出现牵强附会导致义隔的问题。

     3.意境隔。

     一副对联借助意象和说理传达出的意蕴、意味、境界和情感色彩称之为对联的“意境”。对联的意境和对联表达的含义(语义)不尽相同。因此,其中就自然涉及到上下(包括前后)在意境营造上是否一致的问题。若整个对联营造的意境与主题要求不谐,上下联各自营造的意境不一致,感情色彩、韵味不统一,这种现象称为“意境隔”。意境隔一般表现在联句所营造的意味气氛和感情色彩上。如上联意境热烈富含正能量,而下联意境冷清含有负能量;上联意境欢快,下联意境沉闷;对同类事物上联褒,下联贬等。造成极端意境隔的现象虽不多见,但是上下意境不谐或部分不谐的问题却并非个例。如:

     出句:一管凄凉寒此夜;

     对句:千杯酣畅醉浮生。

     此对句在格律上无可挑剔,也不存在景隔的问题:夜间饮酒,欢快酣畅,一醉方休。期间听到一曲凄婉的箫(笛)声,给人倍觉寒凉的感觉。这种写实场景于现实中并非不存在。但是出句营造的是一份孤独、失意甚至悲凉的韵味和意境,而对句却通过酣畅饮酒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乃为潇洒、惬意和欢快。这就和出句在意境营造上发生了明显不谐,违背了艺术作品必须坚持完整统一的思想主题和意境营造之要求,自然让读者很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若将对句按照出句营造的意境加以修改为“满杯惆怅醉余生”,如此上下联营造的意境就基本一致了,孤独、惆怅、凄凉,让人读后足能生发出几分同情怜悯之心:

     一管凄凉寒此夜;

     满杯惆怅醉余生。

     虽然仍然使用了“醉”字,但此“醉”和彼“醉”有了情感上的本质区别。又如:

     春光无限好;

     愁绪奈何长。

     此副对联上联通过赞美春天,营造的是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思想意境,句义富含惬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下联却通过陈述对无边愁绪的无奈,营造的是一种低沉、消极,富含负能量的思想意境。因此二者在意境上明显不谐而出现意境隔。

     对联出现意境隔现象往往不是作者组织语言的能力所导致,而多是在应对或组织词语时没有认真琢磨和品味,只注重了用词的平仄、词性、结构和含义,忽略了一副联作必须主题和意境营造统一、和谐之要求。只要在撰联中养成审视联句意境的习惯,意境隔问题即可避免。为养成分析品味联句所营造意境的良好习惯,现列出几个联句试分析其营造的韵味意境。

     例句一:一朵避人开僻处;(意境:孤单、幽静)

     例句二:一事无成身渐老;(意境:自谦、不甘、无奈)

     例句三:哭周郎娶美,己纳丑妻,灵前自落伤心泪;(意境:戏谑、调侃)

     例句四:愁萦羁旅思乡远;(意境:惆怅、思念、无奈)

     例句五:风景虽多,会心者几(意境:遗憾,期待)

     例句六:一水无涯,帆归何处;(意境:惆怅,期望)

     例句七:心种莲花清若水(意境:淡泊,自敛)

     例句八:布文明兴五业堪为己任;(意境:积极率先,自信担当)

     以上乃笔者结合对联习作实践中的些许体会,受限于知识水平,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在下不胜感激!

(责任编辑:对联大全)

相关标签: 对联论文
相关内容